首页>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重庆市荣昌县苎麻基地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基地企业

  基地简介

  一、基地建设与发展成就情况

  1.荣昌夏布产业历史悠久。荣昌县苎麻种植、夏布生产有一千多年历史,最早主要制作成服装、蚊帐等用品。据北宋地理学家乐史撰写的《太平环宇记》记载:"昌州(荣昌)产斑布、筒布。"清光绪九年(1871年)《荣昌县志》载有"荣昌各乡遍地种麻,比户皆绩机抒之声盈耳"。晚清时期,荣昌夏布成为宫廷贡品。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荣昌夏布生产企业发展壮大,从业人员近万人,种植苎麻和揖麻线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产业发展迅猛,打开了国际市场,而今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集群和10万夏布产业大军。

  2.荣昌夏布产业名片。1998年,国家农业部先后授予荣昌县"中国夏布之乡"、"夏布加工基地"的称誉。2008年,荣昌夏布被国家文化部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荣昌80岁老人颜坤吉被国家文化部确认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夏布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荣昌夏布生产引进了韩国先进技术,在苎麻生物脱胶、植物染色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夏布全手工漂染定型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技术的不断创新,破解了原麻纺织、印染、整形等难题,夏布机纺生产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能力和规模,开发了夏布折扇、夏布画、夏布床上用品等终端产品,增强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3.荣昌夏布市场广阔。荣昌夏布具有清汗离体、透气散热、挺括凉爽、天然抗菌等优点,其古朴厚重的文化和精堪的传统手工艺技术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市场前景广阔。2012年荣昌夏布出口40万匹,销售收入3.2亿元,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荣昌夏布确定了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的战略。国际市场以巩固发展日韩、东南亚市场为主,大力开拓中东、欧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国内市场以床上用品、装饰材料、创意产品为主。预计到2015年,夏布产品销售收入将达15亿元,出口2亿美元,到2020年,夏布产品销售收入达30亿元,出口5亿美元。

  4.荣昌苎麻种植选种已启动。荣昌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合苎麻生长。并且荣昌苎麻具有锈脚短、锈斑少、胶质低、纤维长、易漂白等品质优势,最适合作高档夏布原料。2010年至2012年,支持荣昌夏布企业建设高标准的苎麻种植示范基地521亩,引进了4个优质苎麻品种并试种成功。为保证技术措施到位,帮助企业从四川苎麻研究所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同时与重庆市纤维检验局、西南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专家定期来荣昌培训,指导苎麻生产。苎麻种植将按照"两基地三片区"布局。"两基地"即苎麻种植基地和夏布加工基地。"三片区"即荣昌北部的盘龙、龙集苎麻基地片区,南部的峰高、直升、双河苎麻种植基地片区,昌州、昌元、广顺三个街道夏布加工片区。

  二、基地服务与管理

  1.市县合力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一是加强投入引导。整合部分科技资源优先支持基地产业技术创新建设,做好基地共性技术的研发推广。

  二是加强机制创新。适时建立企业联合基金,重点资助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基础性、前沿性、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应用技术基础科学问题。

  三是加强平台支撑。发挥网络综合优势,着力打造集产业技术创新信息公共服务、产学研开放互动合作、企业技术需求动态监测和实时征集和基地建设管理于一体的信息平台,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互动交流,切实推动科技资源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四是加强规范管理。制定产业技术创新基地管理办法,对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基地绩效考评制度,并将基地年度考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

  2.龙头企业把好"三关"确保产品质量

  把好"人才培养关"。分类分批组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到韩国、日本学习,学习加工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

  把好"生产管理关"。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为确保产品质量创造必要基础条件。同时,在传统夏布加工工艺和漂染过程中使用了纯天然粘合剂和植物染色剂,保证了夏布的纯天然特性。

  把好"检验审查关"。龙头企业先后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建立了标准化生产管理、企业准入、质量可追溯的管理体系。

  通过采取把好"三关"措施,荣昌夏布产品得到了国内外市场及消费者的认可,并涌现出了一批重质量、讲诚信的生产加工龙头企业。

  荣昌夏布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充分认识到企业产品品牌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目前加合织染公司、天运麻纺织公司、三阳夏布公司充分利用市、县培育出口品牌的扶持政策,在国内注册了"加合"、"天运"、"三阳"商标。加合、天运公司正在韩国申请注册商标。

  基地照片


夏布床上用品


手工编织夏布

 

  相关链接

推荐文章: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 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 法律责任。

政策发布

联系方式

  • 地址:北京东长安街2号
  • 邮编:100731
  • 电话:010-65197435
  • 传真:010-65197952